配件选购顺序
-
机箱:一般情况下,MATX机箱(中等机箱)即可满足需求
-
CPU:看网上推荐即可
-
主板:与CPU兼容
-
内存条和硬盘:够用就行
-
散热和风扇:能用就行
-
显卡:能用就行
-
电源:必须买好的
CPU
根据自己需求和预算,选择一块合适的cpu
主板
购买主板时,需要考虑以下问题
主板尺寸
主板有不同的形式因素:ATX(标准尺寸)、Micro-ATX(较小)和 Mini-ITX(超小型)。选择与机箱匹配的尺寸。例如,ATX 主板适合大型塔式机箱,提供更多扩展槽,而 Mini-ITX 适合小型机箱但功能有限。
主板上的CPU插槽是否与CPU匹配
Intel CPU 当前主流插槽:LGA1700、LGA1200
AMD CPU 当前主流插槽:AM4、AM5
不同的CPU需要用不同的插槽
怎么判断主板的相数可以跑满CPU ?
VRM(Voltage Regulator Module),电压调节模块,是主板上负责为 CPU、内存等核心部件提供精准电压的关键电路。其设计直接影响主板的稳定性、超频能力和硬件寿命,是选购主板时需重点关注的指标。
计算公式:CPU满载功耗 ÷ CPU供电电压 ÷ 相数 = 每相电流需求
CPU满载功耗: TDP(热设计功耗)是理论功耗,实际满载功耗肯定大于这个值,如“烤机”状态下,功耗会大于TDP。满载功耗可以查阅第三方测评资料
CPU供电电压: 默认范围:通常为 0.5V-1.5V,具体取决于 CPU 型号(如锐龙 5 5600X 默认约 1.2V)
每相的供电能力: 通常可以通过主板规格或评测找到每相的最大电流支持(单位:安培,A)。
✅达标要求: 每相的供电能力 > 每相电流需求
板载Wifi和蓝牙
最好有,且支持最新的协议或次新的协议,比如:最新的wifi协议是7,至少要支持到wifi6;蓝牙的最新协议是6,至少要支持到5
如果主板不支持蓝牙和WIFI,就要确保主板上有多余的WIFI接口或 PCIe 1x 接口,额外买一块无线网卡(Wifi+蓝牙)插在上面使用
其他考虑
M.2 插槽
M.2 插槽主要用于连接固态硬盘(SSD)。与传统的机械硬盘和 SATA 接口的固态硬盘相比,M.2 SSD 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。NVMe SSD 常通过 M.2 接口连接主板。NVMe 是一种专为闪存存储设备(如 SSD)设计的高速传输协议,用于替代传统的 SATA 或 SAS 协议,可显著提升数据读写速度和效率。
查看 M.2 插槽的数量和协议版本是否满足自己要求
PCIe 插槽
PCIe 即 Peripheral(/pəˈrɪfərəl/ 外围的、周围的)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,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。PCIe 插槽根据带宽和尺寸的不同,有多种规格,常见的有 PCIe x1、PCIe x4、PCIe x8 和 PCIe x16 等。其中,“x” 后面的数字表示通道数量,通道数量越多,带宽越大,数据传输速度也就越快。可插显卡(x16)、NVMe SSD(x4)、无线网卡(x1)
常见套路:标称 PCIe 4.0,但 M.2 接口共享带宽(导致显卡降速)。
验证:查看主板说明书中 PCIe 通道分配表。
内存
频率
默认情况下
内存条的频率上限由主板和CPU共同决定。主板和CPU各自有其支持的内存频率上限,内存实际运行频率取决于两者中较低的那个。例如,如果主板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为3200MHz,而CPU支持的最大频率为2933MHz,那么内存将以2933MHz运行。
此外,内存条本身也有其标称频率,但即使内存条支持更高的频率,实际运行频率仍受主板和CPU的限制。因此,在选择内存时,应确保其频率在主板和CPU支持范围内,以避免性能浪费。
超频情况下
主板和内存的质量会影响内存能否稳定运行在更高频率。然而,超频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,需谨慎操作。
时序
内存条的时序上限由 CPU、主板、内存颗粒体质 共同决定,同时也受电压、散热等因素影响。时序高低直接影响内存延迟和系统性能
默认情况下,内存会运行在 CPU 和主板支持的 最低时序
时序高低的影响
-
高时序(如 CL20-22)
优点:系统稳定性更高,兼容性更好,适合日常使用。
缺点:内存延迟增加(如 DDR4-3600 CL18 延迟约 50ns,CL20 延迟约 55ns),可能影响游戏帧率和多线程任务效率。
-
低时序(如 CL16-18)
优点:降低内存延迟,提升性能(例如在《CS:GO》中,CL16 比 CL18 可能带来 5-10% 的帧率提升)。
缺点:对硬件要求苛刻,需高频内存、优质颗粒和良好散热,否则可能导致蓝屏或数据错误。
计算方式
时序与延迟的关系:
延迟公式:延迟(ns)= (CL × 1000) / 内存频率 (MHz)
示例:
DDR4-3200 CL16 → 延迟 ≈ 50 ns
DDR4-3600 CL18 → 延迟 ≈ 50 ns
两者延迟相近,但 DDR4-3600 带宽更高(3600 × 8=28.8GB/s vs 3200 ×8=25.6GB/s)。
选购建议
内存频率达标的情况下,时序越低越好。内存频率达标就行,买高了区别不大,还浪费钱
散热器
TDP(热设计功耗)
定义:散热器能持续稳定处理的热量上限(单位:W)。
选择原则:散热器 TDP ≥ CPU 的 TDP(如 i7-14700K TDP 125W,建议选 TDP 200W + 的散热器)。
避坑:部分品牌虚标 TDP,优先参考第三方评测(如 Tom's Hardware 实测数据)。
参数误区
误区 1: 热管越多越好?6 热管已足够,8 热管仅对极限超频有用。散热器风扇越多越好?超过 3 个风扇可能形成紊流,反而降低散热效率。
误区 2: 风扇转速越高越好 → 超过 2000RPM 噪音剧增,优先选低转速高风压风扇。
优化技巧
风道设计:机箱前 / 底部进风,后 / 顶部出风,形成贯穿式散热。 硅脂选择:信越 7921(导热系数 12.5W/m・K)或利民 TF7(性价比之选)。
售后保障
选择提供 6 年以上质保的品牌(如猫头鹰、海盗船),水冷优先选漏液包赔服务。
总结
必看参数:TDP、热管数量、风扇风量 / 噪音、兼容性尺寸。
选择公式:CPU TDP × 1.5 ≤ 散热器 TDP + 机箱支持尺寸 + 预算 ≤ 主机总价 10%。
避坑口诀:不买杂牌、不贪虚标、不盲目追水冷。
避免购买低于 50 元的杂牌散热器,宁可降低 CPU 预算也要确保散热达标
电源
1. 计算系统总功耗
首先,确定系统所需的总功耗。这包括:
CPU:查看其 TDP(热设计功耗)作为粗略估计。例如,Intel Core i7-12700K TDP 为 117W,但实际负载可能更高。
GPU:查看 TDP 或评测中的负载功耗。例如,NVIDIA RTX 3080 TDP 为 320W。
RAM:通常每条 5-10W。
存储:SSD 约 5-10W,HDD 稍高。
主板和其他:约 50-100W。
总计示例:CPU 117W + GPU 320W + 其他 100W = 537W。
但实际计算复杂,因为组件不总是同时达到最大功耗。建议使用在线计算器,如 PC Part Picker 或 OuterVision,提供更准确的估计。电源额定功率 ≥ (CPU+GPU) × 1.5 + 其他 → 预留 20% 冗余
另外要注意:12V 输出功率 ≥ (CPU TDP + GPU TDP) × 1.1
示例:RTX 4090(450W)+ i9-14900K(125W)→ 575W × 1.1 = 632.5W → 电源 12V 输出需≥632.5W
查看电源规格表中的 + 12V 功率(如某 850W 电源 + 12V 为 800W)
避坑:优先选单路 12V 设计,拒绝 12V 占比<90% 的电源(如某品牌 600W 电源 12V 仅 480W)。 通过精准计算 12V 输出,可确保硬件供电稳定,避免因供电不足导致的性能限制或硬件损坏。
2. 选择适当瓦数
选择 PSU 时,建议瓦数比计算需求高 10-20%,以留余量。例如,若系统需 500W,选择 550W-600W PSU。高端系统或超频可能需更多余量。
但过大(如 1000W 用于 300W 系统)可能浪费成本,且 PSU 在 50-75% 负载时效率最高。例如,600W PSU 在 500W 负载下为 83.3%,可能略高;700W PSU 为 71.4%,更理想。
3. 考虑效率
PSU 的效率由 80 Plus 认证决定,等级包括 80 Plus、Bronze、Silver、Gold、Platinum、Titanium,效率依次提高。根据 AnandTech: Power Supply Recommendations 的数据,高效率 PSU 减少热量,降低电费,延长寿命。建议至少 Bronze,优先 Gold 或 Platinum。
4. 检查连接器
确保 PSU 有足够连接器支持组件:
CPU:通常 4+4 针 EPS12V。
GPU:现代高性能 GPU 需多个 6+2 针或 8 针 PCI-E 电源接口。
其他:SATA 和 Molex 用于存储和风扇。
若连接器不足,可能需额外转接线,但不推荐,影响稳定性。
5. 确认尺寸和形式因素
PSU 有不同尺寸,如 ATX、SFX 等。确保与机箱兼容。例如,小型机箱可能需 SFX PSU。
6. 选择可靠品牌
从知名品牌购买,如 Corsair、Seasonic、EVGA、Cooler Master,确保质量。根据 Tom's Hardware: Best Power Supplies 的排名,这些品牌有良好声誉和保修支持。
7. 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
低估功耗: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无法启动。使用计算器估算,并留余量。
忽视连接器:检查 GPU 和 CPU 所需接口,避免安装问题。
只看瓦数:瓦数高但效率低或质量差可能不稳定。优先看效率和品牌。
尺寸不匹配:确认 PSU 形式因素与机箱兼容,避免安装困难。
选择不知名品牌:可能质量差,寿命短。优先知名品牌。
误区:单路 / 多路 12V 无区别 → 多路 12V 需关注单路最大电流(如单路 12V 比双路更稳定)。